陈曦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正举行“陈曦:所以记忆”展览,共四十四件作品,画家陈曦透过一系列油画、铅笔及水彩画底稿,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历程。该展藉她2008年至2013年间创作的《被记忆》系列,用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客观讲述着中国历史40年的社会变迁轨迹,一个个荧幕热点,在观念性写实绘画的形式中被再次转述。观者从这些画作上看到中国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面貌,谁收藏了陈曦的电视系列,谁就将收藏了记录中国当代历史的艺术作品。
有艺评人说陈曦的表达方式“充满热情和激情,以强烈的用色对比,将人们纯朴的生活,‘直率’地表达出来。”今次的展品中也包括这四幅早期创作,四幅大型画作代表她早期的创作状态。日前陈曦来港介绍其个展时说:“这四幅早年的大型油画,是令我最早被人认识和欣赏的作品,其中一幅油画画了我当时与友人住在深圳一个朋友简陋的房子里看电视。”
创作的每一阶段,观者都会在陈曦的绘画语言中看到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转折并不突兀,无论是早期的表现主义风格,到观念性的写实绘画,还是新系列中“诗意、寓言式的表达”,其创作手法都与当代生活、现代媒体影响下的社会讯息同步相关,在每个创作转折中,观者都可看到作者的反思与向前的探索。
《“非典”时期》纸上水彩 2009 31x41cm
展览现场
荧幕上的“大事件”
《被记忆》是陈曦于艺术表达形式和主题上的进步。她说:“‘电视机系列’是一种观念性的绘画,原本创作的油画语言和标志都没有了,绘画纵然变成最传统和局限性的创作技巧,但也还能体现它的价值。故我只能往前走,不会回头看。
画作《春晚》表达了中国人全家坐在一起看中央电视台春晚,《只生一个好》中,以画笔记录了****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政策”,画作《香港回归》、《神舟五号升空》、《三峡工程》、《奥运会开幕》、《国庆60周年》和《“非典”时期》是荧屏的节选,也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陈曦自言在创作上喜欢变化,现时已把 《被记忆》系列搁置,开始探索新的绘画语言,“我曾经停了一年画画在等,看我还要不要画,结果发现还是割舍不掉,情感上非常强烈。有一天突然就通了,开始创作这一批新作品,完全是流淌出来的,把我之前这几十年里不同阶段积累的经验都揉在一起了。”
文:请介绍下这次展览“所以记忆”的作品以及正在播放的纪录片创作。
陈曦:这次展览主要展出部分是《被记忆》这个系列,还有四件早期表现主义的作品。《被记忆》的展示除了画作,还包括创作的小稿、纪录片、电视机实物。纪录片创作是在这一系列的最后阶段,把很多现成的纪录片打碎重编,补充了一些新内容。纪录片可以看作是架上绘画作品完成以后再往前拓展的一步,包括展览时怎样呈现空间和纪录片。当时绘画完成以后我们跟展览的策展人、学术主持也有聊过,大家觉得创作中间陆陆续续的一些数据片,包括采访、实物都能用,我画的过程中也已经很明确这些实物在展览的时候要用,只是尚未确定最后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示。
文:《被记忆》这个系列的创作是如何开始的?
陈曦:其实在创作这个系列之前已经有了将近 10年的铺垫,当时我一直在找一种变化。因为《皇后新装》系列意味着我的绘画从以前相对传统的表现主义发展到了一个观念性的表达上,不过,《皇后新装》中绘画的一些特质已经没有了,《被记忆》系列是观念绘画的延续。当时是接着上一个系列刚做完展览,MTV台邀请我做一个关于80年代的创作,跟电视机和以前的记忆有关。因为这个契机,我就去买了老电视机,也去翻阅了大量以前的《人民画报》等一些数据,好像一下子把那些记忆全都回忆起来了。于是就做了一张作品,特别成功,就觉得一张肯定不够。
所以每次都好像是一个偶然的事情,如果这个阶段对这些事情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或者说积累不到一定时候,对这个事一定有不同的认识,你也不会去做它。其实都是到了那个时候了,有一个事推你一下你才会去做出来。
后来我开始规划这个系列的创作,从***逝世、唐山地震开始,这个时间节点的选择跟我个人有记忆的时间是一致的,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节点,所以相对来讲很完整。
文:对于主题事件的选取你是以何为标准的?
陈曦:基本上我想尽量做到客观,不要偏向哪一类,比如政治、经济、民生、文化、娱乐、社会事件都有涉及。我希望不会特别明显地展示出我自己的某一个态度,也没有口号、符号,都没有。
个人生活当中的一些情感也都有涉及,作品中出现的这些事件,今天我们可能会去反思,这当中没有答案,所以是存在着一种客观性。
文:电视机是你当时创作这系列作品时去特别搜集的吗?
陈曦:对,都为了创作提前要买到。当时到处淘宝,到现在我从全国各地买回来的有100多台电视机,其中有的早期款式的特别少,要等好几个月才有。目前我已经3次把这些旧电视机做成现成品的装置,包括在 2011年的展览上,每次都不一样,这次是主办方也希望可以展示一下,所以展厅里放的这6台旧电视机是从北京运过来的。
《奥运会开幕》布面油画 2010 150x180cm
《只生一个好》2010年作品
永不消失的架上绘画
有人说“架上绘画已死”,但是在陈曦看来,架上绘画永不可能消亡。她说,“绘画的特质和不可替代性就在于,它是纯粹艺术家人为的有手感的东西,是有温度的,是其他媒介和高科技都不可替代的。”
说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陈曦说新的创作又有一种对绘画性的回归,因为在做完两个观念性的绘画系列,并扩展到了其他的媒介后,她对于绘画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把我之前这几十年里不同阶段积累的经验都揉在一起了,风格手法上可以没有风格壁垒和界线地揉在一张画面上,同时在这种精神性含义上来讲,是一种更倾向于诗意的、寓言式的表达,而不是像以前的简单叙事或者说纯观念性的。主观的里面潜藏了很多东西,有借喻,比如说我都是借一些小动物、木雕、木偶来表现,但是这里面依然是表达人的情怀,里面有很多对当下的焦虑和关注的情绪,不过用的是一种轻松的笔调来完成。我特别喜欢把严肃的事情或话题用特别不严肃的口吻和方式来说,在这个里面也有这种凸显。”
在陈曦看来现时的绘画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因为当所有的东西都变成新的以后,如此传统而又有局限性的创作手段应该如何再生发出新的可能性?她说如果我们情感割舍不掉,就不可能继续用它表达出新意。这也是当下陈曦的一种体会,即是:绘画不是可以无限地扩展,因为它有边界,如果失去边界它就不是绘画了,绘画的特质和不可替代性就在于,它是纯粹艺术家人为的有手感的东西,它是有温度的。“这种手感就是我们自己这一张、下一张都不一样,都不可重复,这个东西才是其他媒介和高科技都不可替代的。这是非常个人化的,能够保证绘画生存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是我要强调的,所以我把很饱满的情绪和手感都放大,然后风格上就更加自由,当然轻松的笔调里又隐藏着能看到很多对现实的担忧、焦虑也好,都有。”
陈曦准备将《被记忆》系列做成文献,但是在她手中,这个系列迟早会有终点,而终点就是电视机消亡之时,“电视机消失那一天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现在多很多倍。电视机的记忆呈现的主要是公众记忆,是所有人都了解、关注的一个相同的东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